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化 >
“白菜碑”内涵及当代廉政文化意义
日期:2014-07-31 15:44  来源:张常青 江汇

    一、“白菜碑”简介及故事梗概

    “白菜碑”讲述的是铅山知县笪继良廉政爱民,廉洁自律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是:明代万历四十四年,江苏省句容县人笪继良出任江西铅山县令。正赶上连年灾荒,穷人无以为继,只得卖儿鬻女。笪继良上任后,亲历灾害现场,访贫问苦,问计于灾民。责令:各村粮户借出粮豆若干担,碾成米皮糠和豆粉,分给患浮肿病的农人食用。严禁卖儿鬻女,已卖儿卖女者,迅速寻找儿女回家。各家各户大种蔬菜和晚秋杂粮自救。1616年夏末初秋的一天,笪县令忙完了公务,找来一块长四尺五寸,宽二尺八寸的青石板,自画白菜一株,并题:“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其意为:作为地方父母官,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不问民间疾苦,不知青菜的滋味;作为子民百姓,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带菜色。之后便将碑石立于县衙大门口的照墙下,命名为“白菜碑”,勉励自己时刻勤政爱民,警示县吏和公差廉洁自律。后来,他在“白菜碑”前和里正、地保同吃杂粮粥,同喝白菜汤;又在“白菜碑”前断案,惩罚违背政令和行贿的任粮户,使铅山百姓从灾害中走出。他还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兴办学校。因勤政廉洁,爱民如子,治县有方,政绩卓著。六年后,他被擢升为赣州州牧和汀洲知府。为表纪念,铅山民众建“笪公”生祠以祭祀,“白菜碑”移至“笪公祠”。后笪公祠火焚倒塌,“白菜碑”又移置“报本坊”(在永平镇申家巷,为县级保护文物)。文革时期,红卫兵欲毁此碑,群众将其埋入土中得以幸存。现如今,此碑已列入县级保护文物,归县博物馆保存,复制品今仍在“报本坊”。

    二、“白菜碑”思想内涵

    “白菜碑”历经数百年风霜烈火的洗礼,依然被保存下来,已然成为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这不仅仅是一句警示告诫之语,更是勤政、廉政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勤政爱民。勤政是指官员对自己的政务活动积极作为,不懈怠,不松懈。白菜碑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官者,要深知民间疾苦,不能让百姓面有菜色,而要达成这一愿望,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关键是行动。它要求我们的官员要勤于政务,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靠接电话、听汇报来了解情况;要真正走入基层,身体力行,践行诺言。笪继良就是这样一位榜样。他主政铅山期间,正是明王朝后期社会矛盾日益恶化,内忧外患日甚一日,朱明政权日趋腐朽没落的年代,统治阶段的苛捐杂税,地主豪绅的巧取豪夺,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他面对严峻现实,励精图治,体恤民情,鼓励农耕,尽力维护贫苦百姓利益。他鼓励教育,认为这是开启民智、振兴县邑的首务。他主持修纂铅山历史上第一部县志——《铅书》,以存史资治。他见县内迷信之风盛行,百姓染病患病不延医问药,而是请巫师“求神驱鬼”,以致耽误病情,便从外地请来名医,劝百姓弃巫信药,并广设药铺,以方便群众购药治病。当时,县境新岭山上常有猛虎出没,白天下山伤害人畜。他闻讯后,亲赴现场巡视,并悬重赏驱虎,使当地群众得以安居乐业。正是因为笪继良这种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他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和谐,这种工作态度值得今人学习与借鉴。

    (二)清廉无私。清廉无私是清官的内在本质规定性之一,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不畏权贵,不贪污受贿,没有任何私欲;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清苦。笪继良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县令,主动立“白菜碑”,提出官员要知白菜之味,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带里正和地保吃杂粮粥,喝白菜汤,这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清廉节俭的人格品质。为了救济灾民,向当地粮户(地主)借粮食、处罚不良粮户,要求粮户无条件地退回买卖的农民儿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畏权贵的精神本质。为让百姓度过难关,笪继良要求:“全县自本官至地保,都要效法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官捐出俸禄纹银百两,各位要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救百姓度过这次连续三年的灾劫”。笪继良作为一县之“父母官”,忧民众之疾苦,在任上不仅不贪渎腐败,而且以身作则,捐出自己的俸禄,对行贿之徒绳之以法,不能不说他是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廉洁拒腐的清官。

    (三)密切联系群众。白菜仍民众日常之菜肴,几乎一日三餐都能在百姓的餐桌上觅其踪影。在饥荒之年,百姓往往靠它度过难关。白菜碑的上半句是“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官,不能不知道最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想法和生存状态,应该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的生活与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从而更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正如笪继良,他来到铅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地方贤士、乡人,了解乡风民俗、地力物产,广纳治县良策。因为只有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

    (四)毫无特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在“白菜碑”的故事里,县官笪继良不仅没有“官架子”、没有“私利心”,也不搞“一言谈”,不违规开“绿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谦和低调,为民、务实、清廉。他布衣素食、轻车简从,常常主动下访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他主动立碑,自愿与百姓一起过清苦生活;他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在他身上,我们感受不到一丝特权思想的踪迹,也看不到一点特权现象的存在,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实在值得当今领导干部学习和效仿。

    三、“白菜碑”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白菜碑”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铅山,更加警示和启迪了现代铅山。时至今日,“白菜碑”俨然已成为铅山一个特色的廉政文化符号,浓缩和昭示了久远的文化传统与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各级党员干部来说,继承和发展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教化作用。“白菜碑”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有史料记载和实物,笪继良其人其事也有根可溯,这为挖掘并发挥“白菜碑”的实际价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以“白菜碑”所蕴含的恤血为民精神为主线,以铅山秀丽风光为背景,结合历史上其它的一些清官形象及其事迹,铅山县拍摄了廉政教育专题片《廉政的丰碑》,并将“白菜碑”所在地——报本坊打造成一景点,纳入全县廉政文化旅游专线,供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习清官们廉政的人格品质。同时,以历史为源,与江西省廉政研究中心合作进行研讨,挖掘出了“为政当思民疾苦,做官常怀律己心”的当代“白菜碑”内涵,重新定义并传承了“白菜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积极的教育启迪作用。

    (二)履职借鉴作用。“白菜碑”故事告诉我们,要想百姓不面如菜色就要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要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就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而官员要实现这一目标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尽职尽责,真正树立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执政为民思想观念。当下,我们绝大多数的干部继承了勤政精神,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干部,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开拓意识,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有些部门和机构还存在程度不同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些部门和机构没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一些违法行为听之任之,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学习笪继良的勤政爱民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时刻将职责放在心上,将百姓放在第一位,热情高效执政,科学民主决策,公平公正用权,才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做政治的明白人、工作的尽责人、群众的贴心人。

    (三)激励实践作用。我们知道,文化的特性既非物质性,也非观念性,而是两者的混合。“白菜碑”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一种特色廉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尤其是熟知这种文化的本地人。对为政者来说,“白菜碑”就像一个标杆,指引和激励着他们奋发进取,深入实践;就如一道警符,时刻提醒自己慎权、慎欲、慎微、慎初、慎独;更是一道绿光,闪耀着以人为本、廉政为基的执政理念。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以此为参照,拒诱惑、抗腐蚀、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示范带头作用。“白菜碑”思想的核心是勤、廉、节俭、自律和走群众路线,这些不仅是为官者应当遵循的规则,也是当今社会正在极力倡导的风尚。为了造化百姓、贴近民心,笪继良上门入户、勤政为民;为了警示自己、强化自律,他自立“白菜碑”,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他总是能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勤政、廉政、善政,与百姓同甘共苦,因此他离任后能得到铅山百姓的爱戴,成为了极少数身前建祠的官员。而“白菜碑”能历经数百年,三易其地得以保存,这说明只有将百姓放在心上的人,才能被百姓永远铭记。现如今,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来约束官员的行为举止,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这些在本质上和笪继良“白菜碑”所倡导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或者说从地方传统廉政文化资源中提炼时代勤廉思想,“白菜碑”是一个先驱和示范带头者。因此,在新时期继承并弘扬“白菜碑”思想内涵,对各级官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进我国廉政建设,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责任编辑:上饶市纪委 ]
    ☆ 相关文章
    Copy right 2017 by www.nj-jiaj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上饶市纪委 上饶市监察局 主办 联系电话:0793-8198446
    E-mail:sjw_xjs@srlz.gov.cn
    技术支持: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