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屹立不倒的《白菜碑》
日期:2016-12-12 10:5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上饶市铅山县保存有一块当地人视之如宝的石碑,碑面上镌刻着世上最寻常不过的一株大白菜,这就是明万历年间在铅山当知县的笪继良所刻的《白菜碑》。
    据铅山地方志记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至天启元年(1621)间,笪继良在铅山任知县。笪继良,字抑之,号我真,江苏句容人,通文学,善诗画。万历四十七年(1619)十一月,笪继良在县衙中立下了《白菜碑》,碑面刻有一株叶肥梗厚须茂的大白菜,其上题写“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二十个字。白菜是老百姓日常饮食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蔬菜,为官者不能不知白菜的味道,也不能不知百姓的冷暖。为官一任,就应当造福一方百姓,最基本的是使百姓能获得温饱,不可使其面色如菜,忍饥挨饿。
    笪继良出任铅山县令的几年,正是明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年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朝廷借口辽东战事紧急,对内横征暴敛,向百姓前后三次加派“辽饷”达520万两。铅山地处赣东北丘陵山地,土地瘠薄,物产贫乏,人口稀少,竟也被加派了二万余两,致使百姓负担加重,生活更加困难。
   了解到这一背景,我们便不难理解笪继良为何要立下《白菜碑》,这既是对自己的鞭策与警醒,作为一县之长,也是对同僚的劝诫与鼓励。
    笪继良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想方设法改善弊政,体恤民患,鼓励农耕,破除迷信,发展医药,打虎除害,力戒饥馑,一时地方安靖,经济发展,使铅山人民在沉重的赋税压力下得以生存下来获得温饱。
    值得一提的是,笪继良对铅山的文化事业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笪继良与好友柯仲炯合作完成了《铅书》八卷,这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一部明代铅山地方志。为了编写《铅书》,笪继良与好友广泛搜集材料,或“采之里巷”,或“考之故志”,或“征之先贤名公”,可谓用力甚勤。
    由于笪继良在铅山任职期间,政通人和,朝廷考其政绩,念其贤能,拔擢他为虔州(今赣州)知州。笪继良离任的那一天,铅山老百姓闻讯倾城相送,场面令人动容。
 
    铅山百姓在笪继良离任后,因感念其恩德,自发筹资在永平镇北彭溪桥边兴建“笪公祠”,供奉他的塑像,并置办祠田,以备定时祭祀。后来,百姓将《白菜碑》从县衙中小心移至笪公祠内,和笪公塑像一并祭拜。
    随着时间流逝,历经几百年风雨的笪公祠屡遭战乱坍塌后,百姓又将《白菜碑》移至报本坊的墙壁上保存。报本坊本是铅山百姓为表彰南宋少年申世宁代父受刑的孝行而建的纪念牌坊。南宋绍兴六年(1136),一个叫潘逵的将领起兵造反,叛军行至铅山时,要杀害申世宁年迈的父亲,申世宁挺身而出,愿代父受刑,他身中三刀而面不改色,叛军大为讶异,为其大孝而感动,不仅停止行刑,而且解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朱熹听闻申世宁的事迹后,欣然题写了“报本坊”匾额,辛弃疾也写了一首《题申孝子世宁》,称赞“世宁孝行何高高,慨慷性命轻鸿毛”。
    古人认为,父为子之本,民为官之本。父母与赤子之间,官员与百姓之间,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铅山人将《白菜碑》移立于报本坊内,就是基于这种观念和认识。
    在战乱频仍、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铅山百姓曾用石灰浆粉刷嵌入报本坊墙壁上的《白菜碑》,使其难以被人发觉,并将大捆茅草堆砌在这座破败的建筑中,使《白菜碑》成功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破坏,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
    现今,为了妥善保护有四百年历史的《白菜碑》,县文化部门将原碑迁移至久负盛名的鹅湖书院内,现在嵌入报本坊墙上的《白菜碑》为复制品。
 
    巧合的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幅《青菜图》。这幅《青菜图》的主人是明嘉靖四年(1525)出任江苏句容知县的徐九思。他性喜食素,在住所内悬挂了一幅《青菜图》,亦题有“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二十个字。
    徐九思在句容的事迹较为切实,不仅地方志中有记载,《明史》中也有他的传记。徐九思为官,奉行“勤、俭、忍”的“三字经”,其勤于公务、俭而不费、忍而不争的风骨为后人称道不已。
    有一年句容粮食歉收,粮价暴涨,巡抚从国家粮库中拨出数百石粮食,投入到市场中用以平抑粮价。徐九思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买入粮食的都是富人,即便粮价回到正常水平,遭受灾害的贫苦百姓也无力购买。于是,他将这批粮食一半投入市场,一半煮成粥免费提供给饥民,那些远在山中的饥民,徐九思向他们承诺,可就近向有余粮的人家借粮过活,县府将代为偿还,许多人因此活下来了。
    徐九思的《青菜图》早已不见踪影,几十年后,出生在句容的笪继良所刻立的《白菜碑》,却一直屹立不倒,留在了铅山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
    从廉洁文化的角度看,《白菜碑》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它是一个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色的活教材。当然,笪继良的两句题词有其时代局限性。现在的各级领导早已不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但“为政当思民疾苦,做官常怀律己心”的品质,却是任何时代为官者都应具备的。(杨必正)
 

    [ 责任编辑:饶纪宣 ]
    ☆ 相关文章
    Copy right 2017 by www.nj-jiaj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上饶市纪委 上饶市监察局 主办 联系电话:0793-8198446
    E-mail:sjw_xjs@srlz.gov.cn
    技术支持: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