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脱贫攻坚在行动 > 要闻 >
【脱贫攻坚在行动】余干县九龙镇瓜畲村第一书记万学贤:用生命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日期:2017-09-19 10:00  来源:上饶日报

生命,在扶贫路上定格 
——追记余干县九龙镇瓜畲村第一书记万学贤 
 
  今年7月14日,万学贤因在扶贫一线积劳成疾猝死。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用平凡的人生践行了一位80后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
 
  7月17日晚,中共余干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和第一书记向万学贤同志学习。
 
  7月20日上午,万学贤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听到消息的干部群众自发赶来悼念。千余名干部群众默默地汇集在一起,为年仅37岁的扶贫干部万学贤送行。
 
  万学贤的离去,令人扼腕叹息。他的精神,绽放耀眼光芒。他感染和激励着广大扶贫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担当作为,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这场精准脱贫攻坚战。

生命最后一天,他坚持赶回村里——
  “要为‘全县党员干部周六扶贫日’作准备!”
 
  万学贤是余干县文广新局派驻九龙镇瓜畲村的第一书记。7月12日之前,“五加二”“白加黑”是万学贤在扶贫一线的工作常态,他和镇里扶贫工作站干部已经连续几个昼夜开会讨论、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制订方案、跟踪落实,身体极度疲劳。万学贤虽然感到身体不适,但眼前除了扶贫工作,他在单位负责的送书下乡工作也迫在眉睫。当天傍晚,他向镇里分管扶贫的领导打了个招呼,便匆匆赶回县城。

  13日上午,万学贤在家附近诊所打完点滴,又匆匆赶回县文广新局,着手文化书屋工作事宜。驻村工作时,万学贤还是县文广新局三下乡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跟进全县文化工作活动。为了扶贫与单位文化下乡工作两不误,他经常往返奔波于单位和村部。
 
  14日一早,万学贤继续回到单位工作,忙完已是傍晚时分。每周六是余干县全体党员干部集体扶贫日,所以晚饭后他坚持要赶回村里去住,方便第二天为机关干部下乡扶贫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此时万学贤的身体状态,家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妻子董嫔姬拗不过万学贤这股蛮劲,但坚持留住万学贤稍作休息,等身体状态恢复些再赶回村里。
 
  当天晚上临近10时,董嫔姬发现丈夫脸色突变,呼吸困难,赶忙联系弟弟万学斌将万学贤送往余干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救治。但赶到医院时,万学贤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经抢救20分钟后,医院宣告抢救无效。
 
  “书记,我上城里检查检查,忙完手头的活,明天我就回来。” 瓜畲村党支部书记王才昌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去,万学贤再也没能回来。不少村民听到消息,眼里噙满泪花:“这么好的干部,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驻村70天,村里干群说——
  “他是扶贫路上的一颗‘螺丝钉’!”
 
  今年5月6日,万学贤挑起了县文广新局扶贫挂点九龙瓜畲村第一书记重任。
 
  余干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共有138个“十三五”贫困村,九龙镇就有7个贫困村,而瓜畲村就是其中之一。全村行政区域面积3.9平方公里,共有8个村小组,全村389户1978人,其中贫困户95户389人,没有特色主导产业,村集体土地少之又少,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地和外出务工,截至2016年底共脱贫45户207人,脱贫任务仍然很艰巨。
 
  一驻村,万学贤便一天到晚扎在村里,扑下身子寻找脱贫计策,几乎没有双休日。短短70天不到,他集中走访了瓜畲村里所有贫困户,摸清村情民意,把脉致贫原因。走到哪里,男女老少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在九龙镇,他被镇领导和群众交口称赞。
 
  王才昌说,万学贤经常给他打气:“书记,只要我在这,咱想搞的东西一定能搞好。”万学贤没有食言,虽然命运只给了他短短不到70天的时间。
 
  两个多月里——
 
  他集思广益制订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帮扶工作制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
 
  他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帮助村民引种菌菇棒种3827平方米,已有89户、387人作为社员入股;
 
  他帮助今年夏天刚收到余干中学尖子班录取通知书的15岁贫困学生王雅雯,筹集到高中三年助学金,帮她踏上求学路;
 
  凌晨三点,得知贫困户王生根儿子在外念书回家途中滞留在鹰潭,他毫不犹豫地自己开车去接;
 
  ……
 
  万学贤还联系了浙江一家手工作坊,把原材料带给贫困户做,再把成品带给厂家卖,希望以此领着全村老少一起勤劳致富。可是,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他就悄无声息地走了。
 
  “学贤话不多,但工作扎实、能吃苦、肯干事。”王才昌说,县里要求驻村干部一个月驻村不少于20天,万学贤驻村两个多月,回家却不到5天。
 
  “他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干好事,真是一个好干部,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72岁的王先荣是万学贤生前直接帮扶的贫困户。说着说着,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工作近17年,身边同事说——
  “他是余干的‘活地图’、乡间路上的文化使者!”
  7月的黄金埠小港村,绿水依青山,风景宜人。村里的农家书屋,却再也等不到说好要来的送书人。
 
  “7月12日,我还联系了学贤,希望他能够帮小港村调度一些农家书屋的图书,没想到……”余干县委宣传部文化科钟云凯得知万学贤已故的消息,言辞中难掩悲伤情绪。2005年,万学贤被余干县委宣传部借用期间,钟云凯和他一起参与余干之窗网站的筹建工作,之后又一直共同从事文化工作多年。
 
  2000年参加工作的万学贤在余干县一直从事文化工作,2007年8月起,任县文化局农村文化三下乡办公室主任。10年间,万学贤奔波于全县27个乡镇场370多个村庄,走遍了余干的乡村小路、田间地头。
 
  “这些年,学贤为办好农家书屋操碎了心。”余干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史卫城与万学贤是同乡。史卫城说,学贤还是余干的活地图,每个村的情况他都了解。余干县389家村级农家书屋,每家书屋拥有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近2000本、报纸刊物10余种。一个个书屋,都凝聚着万学贤所付出的心血。
 
  如何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提高农民群众读书用书的热情,是万学贤工作中面临的一道难题。每年他都会认真调研,精挑细选群众欢迎的书籍充实到书屋,并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图书漂流”、“爱心捐书”等活动,让更多群众看上书、爱上书。  
 
  “余干是个农业大县,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小万总是联系我们,希望我们多来余干演出。”得知万学贤去世的消息,市歌舞话剧团团长张培园特地从市区赶到余干看望他的家人。张培园说,每年省(市、县)各文艺演出队为余干群众送戏500余场次。为把送戏落到实处、送出成效,学贤总是事先安排好线路,提前在一些设备运送不方便的地方,安排好小三轮及搬运人员。他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感动了许多前往余干演出的演员。
 
  正是因为万学贤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2015年余干县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余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树清作为征收工作组组长,首先想到的是将万学贤拉入自己的征收小组。“在棚改中,他特别擅长与群众聊家常,群众相信他,工作就好做了。”李树清回忆起万学贤,往事历历在目。他说:“学贤是个非常能干的多面手,对房屋结构、水电、材料、造价等方面知识也了如指掌。2016年9月,余干琵琶湖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我又打通了学贤电话,见面后才知道,20天前他刚做了胆摘除手术,身上的刀疤还是鲜红鲜红的。至今,琵琶湖棚改指挥部里还挂着征迁户送给他的锦旗。”


孝老爱亲 家人亲属说——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在同事眼里,万学贤是个工作狂,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事业。万学贤父母却宽慰他:“把工作做好了,不辜负组织就是孝。”
 
  万学贤在家排行老二,细心、勤快、踏实的他,是家中里里外外的主心骨。“遇上农忙‘双抢’时节,早上四点多他就起床赶回乡下帮父亲割稻谷,七点钟再返回县城。”在妻子董嫔姬眼里,丈夫不仅顾家还很贴心周到,农忙时万学贤还要赶到她娘家去帮忙。 
 
  董嫔姬告诉丈夫自己会坚定地支持他的工作。“去年胆囊切除后不到20天,他就奔赴到征迁一线去了,再壮实的身体也难扛,可他硬是挺了下来。”董嫔姬知道拗不过丈夫的那股蛮劲,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说,照顾好家里和年迈的父母是她唯一能替丈夫分担的事情。   
 
  “他沉默寡言,但温柔体贴,不论走到哪里,忙到多晚,他都会给我发一条信息,道一声平安。”董嫔姬边说边不停地抹眼泪。她说,丈夫这一生吃了太多的苦,这些年生活刚有所好转,却不曾想,他因过度劳累而永远离开了自己和年幼的儿子。
 
  万学贤走了,带着他的满腔热忱和无尽的爱。他就像鄱阳湖畔一株株坚韧的芦苇,在风雨中不断感悟着生命的价值。(曹汉衍 记者 徐芸)
 

    [ 责任编辑:上饶市纪委 ]
    ☆ 相关文章
    Copy right 2017 by www.nj-jiaj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上饶市纪委 上饶市监察局 主办 联系电话:0793-8198446
    E-mail:sjw_xjs@srlz.gov.cn
    技术支持:上饶之窗